기본고전DB

위치 : > 書經集傳 > 禹書 益稷      5/59
책갈피 구분 禹書 益稷 원문      주(註) 감추기 낭송 및 토론
책갈피 편명
토론
책갈피 - 注1
토론
책갈피 1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孜孜者 勉力不怠之謂 帝以皐陶旣陳知人安民之謨일새 因呼禹하여 使陳其言케하시니 禹拜而歎美하여 謂皐陶之謨至矣 我更何所言이리오 惟思日勉勉하여 以務事功而已라하시니라 觀此則上篇禹皐陶答問者 蓋相與言於帝舜之前也 如何者 皐陶問其孜孜者何如也 禹言 往者 洪水泛溢하여 上漫于天하여 浩浩盛大하여 包山上陵하여 下民昏瞀墊溺하여 困於水災 如此之甚也 四載 水乘舟, 陸乘車, 泥乘輴, 山乘樏也 史記 作橇하고 漢書 作毳하니 以板爲之하여 其狀如箕하니 擿行泥上이라 史記 作橋하고 漢書 作梮하니 以鐵爲之하여 其形似錐하니 長半寸 施之履下하여 以上山하여 不蹉跌也 蓋禹治水之時 乘此四載하여 以跋履山川하고 踐行險阻者이요 除也 左傳云 井堙木刊이라하니 除木之義也 蓋水涌不洩하여 泛濫瀰漫하여 地之平者 無非水也 其可見者山耳 必循山伐木하여 通蔽障하고 開道路而後 水工可興也 進也 血食曰鮮이니 水土未平하여 民未粒食일새 與益으로 進衆鳥獸魚鱉之肉於民하여 使食以充飽也 九川 九州之川也 深也 周禮 一畝之間 廣尺深尺曰畎이요 一同之間 廣二尋深二仞曰澮 畎澮之間 有遂, 有溝, 有洫하니 皆通田間水道하여 以小注大하니 言畎澮而不及遂溝洫者 擧小大하여 以包其餘也 先決九川之水하여 使各通于海하고 次濬畎澮之水하여 使各通于川也 布也 謂布種五穀也 難也 水平播種之初 民尙艱食也 勉也 懋勉其民하여 徙有於無하여 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衆也 米食曰粒이라 蓋水患悉平하여 民得播種之利하고 而山林川澤之貨 又有無相通하여 以濟匱乏하니 然後庶民粒食하여 萬邦 興起治功也 禹因孜孜之義하여 述其治水本末先後之詳하시니 而警戒之意 實存於其間이라 蓋欲君臣上下 相與勉力不怠하여 以保其治於無窮而已 法也 皐陶以其言爲可師法也
토론
책갈피 2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禹旣歎美하시고 又特稱帝하여 以告之하시니 所以起其聽也 愼乃在位者 謹其在天子之位也 天位惟艱하니 一念不謹이면 或以貽四海之憂하고 一日不謹이면 或以致千百年之患이라 帝深然之하시고 而禹又推其所以謹在位之意하시니 如下文所云也 止者 心之所止也 人心之靈하여 事事物物 莫不各有至善之所而不可遷者로되 人惟私欲之念 動搖其中하여 始有昧於理而不得其所止者하니 安之云者 順適乎道心之正하여 而不陷於人欲之危하고 動靜云爲 各得其當하여 而無有止而不得其止者 惟幾 所以審其事之發이요 惟康 所以省其事之安이니 卽下文庶事康哉之義 至於左右輔弼之臣하여도 又皆盡其繩愆糾繆之職하여 內外交修하여 無有不至하니 若是則是惟無作이언정 作則天下無不丕應하여 固有先意而徯我者 以是 昭受于天이면 天豈不重命而用休美乎
토론
책갈피 3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토론
책갈피 4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言臣所以爲隣之義也 元首也 君資臣以爲助 猶元首須股肱耳目以爲用也 下文翼, 爲, 明, 聽 卽作股肱耳目之義 左右者 輔翼也 猶孟子所謂輔之翼之하여 使自得之也 宣力者 宣布其力也 言我欲左右有民이면 則資汝以爲助하고 欲宣力四方이면 則資汝以有爲也 像也 日月以下物象 是也 易曰 黃帝堯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하시니 蓋取諸乾坤이라하니 則上衣下裳之制 創自黃帝而成於堯舜也 日月星辰 取其照臨也 取其鎭也 取其變也 華蟲 取其文也 繪也 宗彛 虎蜼 取其孝也 水草 取其潔也 取其明也 粉米 白米 取其養也 若斧形하니 取其斷也 爲兩己相背하니 取其辨也 鄭氏讀爲黹하니 紩也 紩以爲繡也 日也, 月也, 星辰也, 山也, 龍也, 華蟲也六者 繪之於衣하고 宗彛也, 藻也, 火也, 粉米也, 黼也, 黻也六者 繡之於裳하니 所謂十二章也 衣之六章 其序自上而下하고 裳之六章 其序自下而上이라 采者 靑黃赤白黑也 色者 言施之於繒帛也 繪於衣, 繡於裳 皆雜施五采하여 以爲五色也 汝明者 汝當明其小大尊卑之差等也 又按周制 以日月星辰으로 畵於旂하며 冕服九章 登龍於山하고 登火於宗彛하여 以龍山華蟲火宗彛五者 繪於衣하고 以藻粉黼黻四者 繡於裳하며 袞冕九章 以龍爲首하고 鷩冕七章 以華蟲爲首하고 毳冕五章 以虎蜼爲首하니 蓋亦增損有虞之制而爲之耳 六律 陽律也 不言六呂者 陽統陰也 有律而後有聲하고 有聲而後八音得以依據 六律, 五聲, 八音이라하니 言之敍如此也 察也 治之反也 聲音之道 與政通이라 審音以知樂하고 審樂以知政하여 而治之得失 可知也 五言者 詩歌之協於五聲者也 自上達下 謂之出이요 自下達上 謂之納이라 汝聽者 言汝當審樂하여 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토론
책갈피 5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토론
책갈피 6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因上文而慮庶頑讒說之不忠不直也 讒說 卽舜所堲者 是也 在是 指忠直爲言이라 射侯也 明者 欲明其果頑愚讒說與否也 蓋射 所以觀德이니 頑愚讒說之人 其心不正이면 則形乎四體하고 布乎動靜하여 其容體必不能比於禮하고 其節奏必不能比於樂하여 其中 必不能多하리니 審如是 則其爲頑愚讒說也必矣 周禮 王大射 則供虎侯, 熊侯, 豹侯하고 諸侯 供熊侯, 豹侯하고 卿大夫 供麋侯호되 皆設其鵠하고 又梓人爲侯 廣與崇方하고 三分其廣而鵠居一焉하니 應古制亦不相遠也 扑也 卽扑作敎刑者 蓋懲之하여 使記而不忘也 誌也 錄其過惡하여 以識于冊이니 如周制鄕黨之官 以時 書民之孝悌睦婣有學者也 聖人 不忍以頑愚讒說而遽棄之하여 用此三者之敎하여 啓其憤하고 發其悱하여 使之遷善改過하여 欲其竝生於天地之間也 掌樂之官也 有恥且格之格이니 謂改過也 薦也 聖人 於庶頑讒說之人 旣有以啓發其憤悱遷善之心하고 而又命掌樂之官하여 以其所納之言으로 時而颺之하여 以觀其改過與否하여 如其改也어든 則進之用之하고 如其不改然後 刑以威之하니 以見聖人之敎 無所不極其至하여 必不得已焉而後威之 其不忍輕於棄人也如此 卽龍之所典이어늘 而此命伯禹 總之也일새라
토론
책갈피 7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兪哉者 蘇氏曰 與春秋傳公曰諾哉意同하니 口然而心不然之辭也 角也 蒼生者 蒼蒼然而生이니 視遠之義也 賢也 黎獻者 黎民之賢者也이요 是也 敷納者 下陳而上納也 明庶者 明其衆庶也 禹雖兪帝之言이나 而有未盡然之意하여 謂庶頑讒說 加之以威 不若明之以德하여 使帝德光輝하여 達於天下하여 海隅蒼生之地 莫不昭灼이니 德之遠著如此 則萬邦黎民之賢 孰不感慕興起리오 而皆有帝臣之願하리니 惟帝時擧而用之爾 敷納以言하여 而觀其蘊하고 明庶以功하여 而考其成하고 旌能命德하여 以厚其報 如此 則誰敢不讓於善하고 敢不精白一心하여 敬應其上하여 而庶頑讒說 豈足慮乎리오 帝不如是 則今任用之臣 遠近敷同하여 率爲誕慢하여 日進於無功矣리니 豈特庶頑讒說 爲可慮哉리오
토론
책갈피 8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漢志 堯處子朱於丹淵하여 爲諸侯라하니 朱之國名也 頟頟 不休息之狀이라 罔水行舟 如奡盪舟之類 朋淫者 朋比小人而淫亂于家也 絶也 世者 世堯之天下也 丹朱不肖하여 堯以天下與舜而不與朱 故曰殄世 程子曰 夫聖莫聖於舜이어늘 而禹之戒舜 至曰無若丹朱 好慢遊, 作傲虐이라하시니 且舜之不爲慢遊傲虐 雖愚者라도 亦當知之어늘 豈以禹而不知乎 蓋處崇高之位 所以儆戒者當如是也 懲也 禹自言懲丹朱之惡하여 而不敢以慢遊也 塗山 國名이니 在今壽春縣東北하니 禹娶塗山氏之女也 辛壬癸甲 四日也 禹娶塗山하여 甫及四日 卽往治水也 禹之子 呱呱 泣聲이라 大也 言娶妻生子 皆有所不暇顧念이요 惟以大相度平治水土之功爲急也 孟子言禹八年於外 三過其門而不入 是也 五服 甸, 侯, 綏, 要, 荒也 言非特平治水土 又因地域之遠近하여 以輔成五服之制也 疆理宇內 乃人君之事 非人臣之所當專者 故曰弼成也 五千者 每服五百里 五服之地 東西南北 相距五千里也 十二師者 每州立十二諸侯하여 以爲之師하여 使之相牧하여 以糾群后也 迫也 九州之外 迫於四海 每方 各建五人하여 以爲之長하여 而統率之也 聖人經理之制 其詳內略外者 如此 就也 謂十二師, 五長 內而侯牧 外而蕃夷 皆蹈行有功이어늘 惟三苗頑慢不率하여 不肯就工하니 帝當憂念之也 帝言四海之內 蹈行我之德敎者 是汝功惟敍之故 其頑而弗率者 則皐陶方敬承汝之功敍하여 方施象刑호되 惟明矣 曰明者 言其刑罰當罪하여 可以畏服乎人也 上文禹之意 欲舜弛其鞭扑之威하고 益廣其文敎之及이어늘 而帝以禹之功敍 旣已如此로되 而猶有頑不卽工如苗民者하니 是豈刑法之所可廢哉리오하시니라 或者 乃謂苗之凶頑 六師征之로되 猶且逆命하니 豈皐陶象刑之所能致리오하니 是未知聖人兵刑之敍 與帝舜治苗之本末也 帝之此言 乃在禹未攝位之前이요 非徂征後事 蓋威以象刑호되 而苗猶不服然後 命禹征之하시고 征之不服이어늘 以益之諫而又增脩德敎하시고 及其來格然後 分背之하시니 舜之此言 雖在三謨之末이나 而實則禹未攝位之前也니라
토론
책갈피 9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戞擊 考擊也 鳴球 玉磬名也 循也 樂之始作 升歌於堂上하나니 則堂上之樂 惟取其聲之輕淸者하여 與人聲相比 故曰以詠이니 蓋戞擊鳴球하고 搏拊琴瑟하여 以合詠歌之聲也 神之格思之格이라 虞賓 丹朱也 堯之後爲賓於虞하니 猶微子作賓於周也 丹朱在位하여 與助祭群后 以德相讓하니 則人無不和 可知矣 堂下之樂也 猶周禮所謂陰竹之管, 孤竹之管, 孫竹之管也 鼗鼓 如鼓而小하니 有柄하여 持而搖之 則旁耳自擊이라 柷敔 郭璞云 柷 如漆桶하니 方二尺四寸이요 深一尺八寸이며 中有椎柄하니 連底撞之하여 令左右擊이라 狀如伏虎하니 背上 有二十七鉏鋙刻하여 以籈擽之하나니 籈長一尺이니 以木爲之 始作也 擊柷以合之하고 及其將終也 則擽敔以止之하니 蓋節樂之器也 以匏爲之하니 列管於匏中하고 又施簧於管端이라
토론
책갈피 - 注2
토론
책갈피 - 注3
토론
책갈피 - 注4
토론
책갈피 - 注5
或曰 笙之形 如鳥翼하고 鏞之簴 爲獸形이라 故於笙鏞以間 言鳥獸蹌蹌이라 風俗通曰 舜作簫笙하여 以象鳳이라하니 蓋因其形聲之似하여 以狀其聲樂之和 豈眞有鳥獸鳳凰而蹌蹌來儀者乎 曰 是未知聲樂感通之妙也 瓠巴鼓瑟 而游魚出聽하고 伯牙鼓琴 而六馬仰秣하니 聲之致祥召物 見於傳者多矣 況舜之德 致和於上하고 夔之樂 召和於下하니 其格神人, 舞獸鳳 豈足疑哉리오 今按季札 觀周樂할새 見舞韶箾者하고 曰 德至矣盡矣 如天之無不覆(부)하고 如地之無不載하니 雖甚盛德이나 蔑以加矣라하니 夫韶樂之奏 幽而感神이면 則祖考來格하고 明而感人이면 則群后德讓하고 微而感物이면 則鳳儀獸舞하니 原其所以能感召如此者하면 皆由舜之德 如天地之無不覆燾也 其樂之傳 歷千餘載로되 孔子聞之於齊하시고 尙且三月不知肉味하사 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라하시니 則當時感召 從可知矣 又按此章 夔言作樂之效 其文 自爲一段이니 不與上下文勢相屬이라 蓋舜之在位五十餘年 其與禹皐陶夔益으로 相與答問者多矣 史官 取其尤彰明者하여 以詔後世하니 則是其所言者 自有先後어늘 史官 集而記之하니 非其一日之言也 諸儒之說 自皐陶謨 至此篇末 皆謂文勢相屬이라 故其說 牽合不通하니 今皆不取하노라
토론
책갈피 10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重擊曰擊이요 輕擊曰拊 磬也 有大磬, 有編磬, 有歌磬하니 磬有小大 擊有輕重이라 八音 獨言石者 蓋石音屬角하여 最難諧和 記曰 磬以立辨이라하니 夫樂 以合爲主어늘 而石聲獨立辨者 以其難和也 石聲旣和 則金絲竹匏土革木之聲 無不和者矣 詩曰 旣和且平하여 依我磬聲이라하니 則知言石者 總樂之和而言之也 或曰 玉振之也者 終條理之事 擧磬以終焉이라하니라 上言鳥獸하고 此言百獸者 考工記曰 天下大獸五 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鱗者라하니 羽鱗 總可謂之獸也 百獸舞 則物無不和 可知矣 正也 庶尹者 衆百官府之長也 允諧者 信皆和諧也 庶尹諧 則人無不和 可知矣
토론
책갈피 11章 1節
토론
책갈피 - 注1
用也 詩歌也 戒勅也 事之微也 惟時者 無時而不戒勅也 惟幾者 無事而不戒勅也 蓋天命無常하여 理亂安危 相爲倚伏하니 今雖治定功成하고 禮備樂和 然頃刻謹畏之不存이면 則怠荒之所自起 毫髮幾微之不察이면 則禍患之所自生이니 不可不戒也 舜將欲作歌 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也 股肱 臣也 元首 君也 人臣 樂於趨事赴功이면 則人君之治 爲之興起하여 而百官之功 皆廣也 拜手稽首者 首至手하고 又至地也 大言而疾曰颺이라 總率也 皐陶言 人君 當總率群臣하여 以起事功이요 又必謹其所守之法度라하니 蓋樂於興事者 易至於紛更이라 深戒之也(삭) 興事而數考其成이면 則有課功覈實之效하여 而無誕慢欺蔽之失이라 兩言欽哉者 興事考成二者 皆所當深敬而不可忽者也 皐陶將欲賡歌 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也이요 成也 續帝歌以成其義也 皐陶言 君明則臣良하여 而衆事皆安이라하니 所以勸之也 叢脞 煩碎也 懈怠也 傾圮也 言君行臣職하여 煩𤨏細碎 則臣下懈怠하여 不肯任事하여 而萬事廢壞 所以戒之也 舜作歌而責難於臣하고 皐陶賡歌而責難於君하여 君臣之相責難者如此하니 有虞之治 玆所以爲不可及也歟인저 帝拜者 重其禮也 重其禮하고 然其言하고 而曰 汝等 往治其職호되 不可以不敬也라하시니라 林氏曰 舜與皐陶之賡歌 三百篇之權輿也 學詩者當自此始니라
토론
Copyright @ (사)전통문화연구회, 동양고전정보화연구소 고전교육연구실